为什么卑贱时要锋芒毕露富贵时谨小慎微呢!
一个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,应该是锋芒毕露。千万不要畏首畏尾,不要受各种条条框框限制,要甩开膀子往前冲。大胆试错,放开去干,敢于冒险,拼命地开拓,而不是选择安逸。
当成功之后,我们应该如履薄冰,慎言慎行。而不是变得嚣张跋扈,肆意妄为。卑贱时要自信勇敢,发达时要谦卑和气,此乃天理,乃守中之道。可世间庸碌之辈,却往往把这两者搞反了。
曾国藩年少时期家境并不算的优越,只是当地一个典型的世代耕读的普通家庭,祖辈几代全都依靠家中的数十亩地,饥荒年代稍有不慎一家十几口人就会食不果腹。但是从小的时候曾国藩却胸怀大志,立志向仿古代先贤,为此曾国藩拼命地读书。
1816年少负大志的曾国藩随父亲一同前往省城长沙读书,在长沙读书期间曾国藩泛涉猎天文、地理、军事、经济等方面知识,可以说正是因这段求学经历才有了为后来的领兵收复新疆,这段经历也成了曾国藩一生的基础。在长沙求学没几年曾国藩就凭借自己的努力,在长沙府试之中获得第二名。
曾国藩祖父从小教导曾国藩"懦弱无耻",于是"倔强"二字在曾国藩身上活了半辈子。早年,他不畏强权、刚正不阿、直来直去,今天得罪这个明天惹了那个,常常成为舆论的中心。无论官场还是交际圈,祸头子曾国藩都受尽了排挤。
在40岁那年,他终于被皇帝卸下兵权,封杀了一年,他也自省了一年。数年后,他终于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蜕变﹣﹣放得下身段,说得了软话。给各地巡抚写信时,字里行间满是谦卑:"请诸位多行方便给国藩,请做国藩的指南针,感激涕零。"寥寥数字,写的人轻松,看的人开心,事半功倍,合作愉快。以柔示人是一种生存智慧,也是一种雷霆手段。
曾国藩也用毕生所获告诫弟弟:"天地之道,刚柔互用不可偏废,太柔则靡,太刚则折。刚非暴虐之谓也,强矫而已。柔非卑弱之谓也,谦退而已。"话软着说,事硬着做,刚柔兼顾,最是正好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